叙永网-叙永县综合门户网站

  社区   文学圈   起源于唐代的正东普市“亮龙”,生辉川滇黔盐马古道
返回列表
查看: 1566|回复: 3
收起左侧

起源于唐代的正东普市“亮龙”,生辉川滇黔盐马古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8 09: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3931o34exxf4ntwhtx4k.jpeg

普市亮龙腾起来

文/孙雪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有着崇龙的习俗。民间耍龙、祭龙风俗浓郁。在隆重祭祀活动时都要“耍龙灯”,用耍龙灯祭拜上天,祈求上天庇佑,感恩先祖,祈愿生命传承。也传达内心的情感,表现节日的欢乐。“耍龙灯”是民间传达心中美好愿望的形式。

普市亮龙起源很早,大约源于唐初时一直盛行到今。普市“耍龙灯”习俗一直热情高涨,普市人代代耍龙,以郭、曹、许、项、舒姓等姓传承最为出色。老辈讲,相传在普市大洪山足下,从鱼凫龙鞍桥至后山镇的天台山,山脉状若巨龙,天台山为龙头,龙鞍桥、黄瓜山为龙尾,中间几十公里地带是龙身。这条巨龙守护着百姓们的平安,让一方风调雨顺,民众安居乐业。为答谢上苍,民众以自己的方式开展祭天活动——耍龙灯。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普市设羁縻蔺州,城廓坚固,庙宇宏大。由于此地为云贵交通必经之道,过往客商旅人众多,经济十分活跃,为保平安,“耍龙灯”习俗自然兴盛起来。普市龙灯与别处不同,为亮龙。即龙灯里有灯,龙浑身发亮,腾跃翻滚,气势弘大。普市人都耍龙,一代又一代传承,以郭、曹、许、项、舒姓技艺最出色精湛。其中郭氏祖籍湖南,入川九世祖郭述宗奉旨入川后定居普市。由于“龙灯”耍得好,当上了主管。对普市亮龙的舞技、龙灯说唱等都十分精纯,传为当地一绝。

普市亮龙前身是草把龙,用稻草来扎,后改为竹篦条编,用当地编织的麻布来绷龙皮。每个龙节内都装油烩子(后来改用电),这样龙全身发光透亮,所以叫作“亮龙”。以后逐步改进,以三条三圈一丈八尺竹篦条编大小十二个篦圈,作为龙的身子,成为十二节长龙。龙头、龙尾也是当地盛产青竹来编,结实、稳妥。砍当地硬杂木做把手,舞起来得劲。鱼尾状的龙尾、滚滚圆圆的龙身、鳞角分明有气势的龙头,篦兜外披的麻布染色绘鳞,加上油烩子发光发亮,整条巨龙金光闪闪,雄壮无比。随着时代进步,后来改用了黄布或黄缎替代,就不再用麻布,也不用染色彩绘了。

013931hq3ui3igszaanaij.jpeg

“普市亮龙”由牌灯带路,牌灯代表(李世民)神位,锣鼓簇拥前行。舞动时锣鼓欢腾,节奏分明;腾挪跳跃,气势礴礴。耍龙的动作花样繁多,人龙合一,神形皆备。耍龙头的指挥变幻,龙身龙尾呼应配合,天衣无缝。场面宏大,丰富多彩。普市龙灯队伍的人都有武术根基,特别耍龙头、龙尾的人都十分出色,十二节龙、九节龙、七节龙配合着锣鼓,耍出很多动作:“游龙翻身、苍龙卷潮、神龙探海、瑞龙戏珠、游龙摘宝、盘龙腾飞”等几十个动作,翻滚腾跃,矫健雄壮,有趣生动,亮龙浑身放亮,威风八面,动魄又惊心,观之入心入迷,荡气回肠。极大丰富了云贵川三省边地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当地人喜闻乐见传承的悠久民风。

至于出灯、收灯参庙拜神上香、掌坛法师“开光点相”环节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走街串村“说吉语”却颇有风味。当年普市作为盐马道上的古驿站,赶庙会人山人海,十分热闹。赶庙会“耍龙灯”更是重头戏,龙灯队一家赛比一家好,比拼的龙灯队伍成群结队,一家刚走,一家又上场,一条长龙“耍”得团团溜,融进种动作,融进多元文化,舞得更欢,舞得更起劲。当地人家子弟纷纷加入耍龙队,感恩上苍庇佑,祈愿生命传承。普市人个个会耍龙,几十个、上百个套路,耍得多姿彩,韵味十足,经历过一辈又一辈,代代相传,口口相传,独有技艺,文化积淀,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让当年明清古道的古驿站普市,生辉溢彩,光璨夺目,也让多次途经普市的明代杨慎状元心花怒放,心境欢畅。

普市亮龙,民风习俗,深受群众欢迎喜爰,凝聚先辈智慧的结晶,文明的积淀,经历过的岁月斗转星移,苍桑与数百年沉淀,传承发展得更丰富完美,更体现民族特征,值得我们去探究传承,她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普市的文化古迹遗存遗址相映生辉。

来源:永宁古韵公众号

让我们一起将叙永网打造成叙永第一人气网站吧!

收藏:15 | 帖子:28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