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网-叙永县综合门户网站

  社区   今日叙永   抗疫战场上,有一群福尔摩斯般的“病毒捕手”
返回列表
查看: 1733|回复: 0
收起左侧

抗疫战场上,有一群福尔摩斯般的“病毒捕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7 11: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们是一群不为人知的“病毒捕手”,每天像福尔摩斯一样破案,抽丝剥茧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他们剖析每一个病例是如何感染的、接触了哪些人;

他们精心排查疑似病例,必要时甚至要识破患者的隐瞒……

抽丝剥茧,排查如破案

“李先生,你从厦门回攀枝花后,又去了哪些地方?做过些什么呢?”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推了推眼镜,四川省疾控中心流调人员周兴余问。

“没去哪儿,就一直在家,都说过很多次了嘛。”

对面的确诊患者李先生有些不耐烦地回答。

“你再仔细回忆一下,如果你没出去过,怎么会你们家亲戚这么多人都确诊了?”

周兴余继续追问,不放过一点线索。

“你们是不是出去聚餐了?还去过哪些地方?”见对面的李先生不为所动,周兴余试探性地问。

李先生眼神有些飘忽,口罩遮住了脸上真实的表情。“你大姐夫、大舅子都说了当天你们不仅聚餐,还去K歌了,你再好好回忆一下……”见李先生有点松动,周兴余趁机追问。

对面的李先生禁不住一再追问,终于详细说出了当天去过的地方,周兴余连忙仔细记录下来。

1月29日,在攀枝花,周兴余进入隔离区与确诊患者面对面交谈了3个小时,全面掌握了该患者的活动轨迹,并立即对与其密切接触过的人群进行隔离观察。

“了解患者的活动轨迹,一般有两种方法:打电话、面对面。因为患者特殊,打电话有局限性,一旦患者挂电话,就会影响调查进度,扩大感染传播链。关键时刻,必须要冒险。”周兴余说。
像是福尔摩斯破案一样,四川省疾控中心新冠肺炎应急处置流调(密接)组全体成员,自疫情发生以来,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从早到晚开启“破案”模式。


f852148dc8287117f3479b986874bebc.jpg

流调小组正在讨论分析案例。本文图片均由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董小红摄

“通常一个案例我们至少要询问2个小时,多的问上几天也是有的。”四川省疾控中心新冠肺炎应急处置流调(密接)组副组长袁珩说。

流行病学调查小组要把每一个确诊患者发病前14天的行踪轨迹摸得清清楚楚,去了哪里、接触了哪些人、到过哪些人流密集地方,甚至隔壁桌坐了哪些人、路过哪些街道、路上跟谁打过招呼、聊了多久……这些细节都要了解得越详细越好。

“有的患者记性不好,说不出一些细节。比如,我们遇到的一些患者,会忘记自己是哪天发病的,他们会记得自己症状比较明显的日子,但实际上,早在这之前,他就已经有轻微症状了。”袁珩说。

遇到类似情况,他们需要非常关注,必须要刨根问底,很多时候,还要多方查证,一定要搞清楚患者真正出现症状的时间,才能顺藤摸瓜,摸排出密切接触人员。

63dbba27ff114a06260acd0df94a8737.jpg

流调小组成员正在分析案例关系网。

海量数据,绘制关系网
“把时间点一个个链接起来,把所有密切接触者追踪到,不能漏掉一个人。这就像在海量数据中,编织起一张关系网。”袁珩说。

拿到详细的患者轨迹数据信息后,接下来就是高强度的分析。

一张长桌前,十几个流调小组的组员戴着口罩,面对面坐着,他们每天要在这个房间里处理收集回来的海量数据,对患者的关系网进行分析。

两面比人高的支架式写字板上,密密麻麻画着确诊病例的关系图谱,以确诊病例发病时间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线状,画出一张张关系网络。
“就像拼拼图一样,把患者的轨迹信息摆出来,大家提出问题,拼出最完善的轨迹关系网,筛选出需要找出的密切接触者。”袁珩介绍着他们的工作流程。

排查一个病例,往往需要反复查证、不断询问,此后,经过分析的数据,会凝练成一条条患者轨迹线,并最终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2月7日成都新发布的《关于加强元宵节期间群体性聚餐活动管理的通知》中提到,“原则上,应禁止2个以上(含2个)家庭参与的群体性聚餐活动”,将家庭聚餐防控措施“升级”。

对此,袁珩表示,“经过分析,不少确诊患者都有过家庭聚餐的经历,我们及时把数据分析结果提交给政府部门,促进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出台。”


bff9572dd0445875320db9ec51243411.jpg

调查小组将案例放在面板上,准备进行分析。

跑赢病毒,时间就是生命

“阿坝州传来的这条信息,是不是昨天传过一遍了?再核实一下……”流调小组的成员们每天还要处理各市(州)报送的疫情信息,从早到晚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事,哪天晚上12点能下班,大家都觉得“早了”。

不少组员甚至在工作结束后直接睡在办公室,第二天一早接着干。

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的袁珩,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线上,已连续高强度工作了20多天。接受采访时,他说话都有点喘。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月2日,他父亲去世时,他仍然坚持在工作,没来得及回去见父亲最后一眼。

1月31日凌晨1点,还在和同事们一起进行疫情分析研判的袁珩接到家人的电话,被告知父亲突发呼吸道出血,请他紧急前往医院,但因疫情防控任务在身,他不能立即离开。

凌晨2点,家人再次打来电话,说父亲已在医院抢救。袁珩赶往医院,看到父亲被送进了ICU,他在ICU外守了一夜,第二天又回到工作岗位继续战斗。

2月2日晚9点,正在省卫生健康委研讨工作的袁珩突然接到医院的电话,赶到医院时却只看到父亲的遗体……

“这么多天,他一直跟我们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战线上,他的工作十分繁杂,既要忙着开展调查,又要起草方案、综合协调等,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应急处置与督导组组员程秀伟说,“即使他的父亲生病已久,他作为抗击疫情最前线的指挥小组成员,依然以身作则。遗憾的是,在父亲离开的那一刻,他都没能陪在父亲身旁。”

像袁珩一样,流调小组的成员几乎天天起早贪黑,根本顾不上自己。

“每个市(州)的首发病例,我们都会派人前往现场对当地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包括追踪患者的活动轨迹、了解传播链,以及对当地提出防控建议。”周兴余说,“比如,攀枝花的首例病患确诊时间晚,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潜伏期来算,与其密切接触的人群,在首例病患确诊时,已经造成了多名病例的感染传播。这个时候,时间就是生命,非常关键。”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期,时间就是生命,早确诊一名病人,早追踪到一名密切接触者,进而早隔离,就能避免更多的人被感染。”袁珩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让我们一起将叙永网打造成叙永第一人气网站吧!

收藏:21 | 帖子:19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