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编肉肉 于 2018-12-24 11:55 编辑
《冬至祭》 张志真 香烛鲜花纸钱银, 八果八素并八珍。
合家召开追思会, 缅怀英烈祭先人。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 都说冬至大于年,这是北半球日照最短的一天,也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 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讲法,也就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为“大吉之日”。
冬至的食俗多种多样,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冬至食俗。 嘴挑好吃的叙永人在冬至吃法可多了,羊肉,狗肉,饺子,汤圆,醪糟, 最特别的可要数三蛋炒香菜了(鸭蛋+鸡蛋+鹅蛋+香菜)
鸭蛋:清肺火、降阴火,明目养眼,降血压,助消化,促进骨骼发育生长,护肝。 鸡蛋:健脑,护肤,明目,润燥,助消化,增强免疫力,抗衰老。
在叙永冬至吃了这三蛋炒香菜那可是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够顺顺利利,健健康康。
大家熟知的是北方和南方的区别,北方大多吃水饺,南方普遍吃汤圆。那么到底其他地方冬至还吃哪些特色的美食呢?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在宁波的传统习俗中,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 “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 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 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在宁波话中,酒酿也叫“浆板”,“浆”又跟宁波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
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 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 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 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 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
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 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 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每隔九天数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冬至古代为大节日,嘉兴重冬至,俗谚“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风。 据《嘉兴府志》(卷34·风俗)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 民间崇尚冬至进补,有赤豆糯米饭、人参汤;白木耳、核桃仁炖酒、桂圆煮鸡蛋等。 至今,嘉兴仍然传承冬至吃“桂圆烧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因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长,不吃的话会冻一晚上,半夜还会肚子饿。
冬至过了眼看年,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饼,大街小巷弥漫着南瓜饼的香味。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像关中的羊肉泡馍、羊肉汤、陕北的羊骨、羊杂碎、广东的烧腊、 潮汕的冬节丸,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冬至亚岁宴”,冬至的习俗活在了中国人的味蕾里。
除了吃,你们还知道哪些冬至的习俗呢? 开放你们的脑洞思考思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