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永网-叙永县综合门户网站

  社区   网络扶贫公益活动   【我们的扶贫故事】我的簸箩我的村
返回列表
查看: 1656|回复: 0
收起左侧

【我们的扶贫故事】我的簸箩我的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7 16: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也说一句 于 2018-11-27 16:56 编辑

我的簸箩我的村
摩尼镇组织、宣传委员 陈勇

单车寂影慰边贫,曲路萧风滚滚尘。
长伴天边南北雁,时随山里暮朝云。
常存肺腑众生苦,岂虑恒沙一己辛。
唯务寸心尽绵薄,胆肝日月照昆仑。
---------- 题记
        公元2015年10月16日,一纸公文飞到叙永进修校。关于第一书记的任命的公文上,“陈勇”两个字赫然在目。浏览一下,不外乎是工作安排目的,如何管理云云。简要梳理一下内容。如是而已:职务:第一书记;工作:驻村干扶贫;对口村:摩尼镇的簸箩村;位置:叙永南部;距离:70公里之外。
        
        2015年10月17日早上,一个多在学堂少在深山手无缚鸡之力的语文学科教研员独自驱车向深山,从此即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经过纳黔高速---蔺尼水泥路---321国道来到半边山的进村口,才发觉轮子下的入村土路烂得“巴适”极了。我一下子才明白“簸箩”的含义。那个路深一坑,矮一埂,小车颠来簸去,就像农村妇女在簸箩筐。底盘不时被款得“哐哐哐哐”的,叫车上的人心痛惨了。短短两公里路,硬是蹒跚了近40分钟。

        簸箩其实是一个秀美的山村,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之声相闻,俨然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初来乍到,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有些新鲜,有些忐忑,有些惶恐。

        为了尽快的适应环境,决定沉下身子,静下心来,熟悉山村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在摩尼中心校邱校长和簸箩完小刘校长的的帮助之下就住在簸箩小学的教师宿舍。

        接下来的生活就是像陶行知先生说的一样了:与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走进人民群众,与他们打成一片,他们的支持才是最大的资源。突然发现打交道的对象不再是学生和教师了,文绉绉的说话行动方式使用不上了,与农民百姓交往,说话必须通俗,处事必须随和。当然有些时候要带个把脏字也是可以的哦。所以接下来就是学说农村话,学做百姓事。准备了水胶鞋、电筒和雨伞,有空余时间就去百姓家串门,逐渐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交流方式。

        不信列位看官,看我下面问农的一段对话,看像不像哈?

        一日傍晚,来到老农蔡文成家。进屋之前,打了一声招呼:
        “老蔡,宵夜(吃晚饭)没有?”
        老蔡回答:“将才宵(吃)过。”
        老蔡妻子很热情,急忙装烟倒茶。
        我说起身双手接过茶杯:“老大(代)年,你弄大年纪还给我倒茶,我怕雷响哦(意思是长辈给晚辈服侍,折煞晚辈,晚辈有诚惶诚恐的感觉的意思)!。”
        老蔡妻子:“陈书记,谈得稀奇哦,你不择嫌,才到我们家来,经常来耍哈。”
        
        接下来开始我的询问:
        “老蔡,几个小的(儿女)?”
        老蔡:“两个”。
        我问:“打光脚板(男娃)和穿鞋儿的(女娃)一样一个哈?”
        老蔡:“斗头。”
        我问:“打光脚板的拖倒脚(娶儿媳妇)没有呢,穿鞋儿的也出门(嫁人)了哈?”
        老蔡:“两家都有娃儿了。”
        我说:“老蔡,你两老现在脱包袱(没负担)了。”
        老蔡夫妇俩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老蔡夫妇逢人便说:陈书记这个人好,不殴资格,不打官腔,说话好懂,人好相处。就这样,老蔡夫妇和我成了忘年之交。当然在老蔡的推荐之下,我也结识了簸箩好多农民朋友。

        接下来就是到农户家钻猪圈牛圈鸡圈,进田边地头柴房,摸镰刀锄头撮箕。饿了,柴火堆中用火钳扒几扒,掏出烧洋芋或烧红苕,“吹捧拍打”一番,有时连  皮子都不剥一下,就吃了,当然不免花猫戏脸一番。有的时候,到农户家,先到堂屋,检查一下,堂屋神龛壁头上是否张贴“天地君亲师”或者“天地国亲师”红纸,没有贴的提醒贴上。等等诸事,主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了,觉得这个陈书记不挑生活,不摆架子,习得农礼,值得交道。很多人对我放弃了戒心,有什么话也喜欢向我倾诉,与我交流。

        作为扎根贫困村第一书记,要习农规、说农话、行农式,用山里农民的说话做事方式与他们交往,他们便会接纳你。
         
        就这样,不断的行走入户访问,短短一个月内走遍了簸箩的5条沟6个社的每一个角落,初步了解了全村的地貌和地域面积,了解了全村的总户数和总人口以及其中的贫困户数和贫困人口数以及分布情况和致贫原因。
        
        边走边记,回到宿舍后,再整理笔记,也常常陷入沉思,作为作为第一书记,簸箩村的脱贫致富带头人该怎样不辱使命,如何改变簸箩的贫困面貌呢?
要想富,先修路!路,路!这是最重要的。
        
        簸箩村犹如一位因供氧不足而发育不良的婴儿,原因就是黑观公路这根簸箩村的”脐带“发生严重的“溃疡”。交通的落后严重制约着簸箩经济的发展,制约着“金色簸箩梦”的实现。这里的人民世世代代期待着一条宽阔无阻的大路通向外面的世界。
      
         如何修路,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村班子,形成合力,凝聚起老百姓的力量,才能把路修好,才能干成大事。于是决定一手抓班子,一手抓修路。
      
        一个星期之内,召集村班子开会统一思想,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再深入各社召开社员大会。讲明修路的重要性,动员群众集资。按照计算,人均集资50元,在二社群众大会上,当时有很多群众都在犹豫,有的在观望。看到此种情形,我站了起来,现场拿出50元交给文书:“写上名字,作为簸箩村的第一书记,也是我们村的一员,我有责任和义务为簸箩村的发展做出我的奉献!请大家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齐心协力,路一定能修成!”大家看见我这样做了,于是放下心来,纷纷表示愿意集资投劳。短短两三个月,全村集资了15万元,争取了财政奖补80万元。村班子放线,组织修砌堡坎、平整路基,清除沟泥,质量监督、冰天雪地中对路的保养那个姓陈的第一书记身影几乎都在其中。簸箩掀起了硬化通村公路的高潮,2015年11月到2016年5月,宽5米长4公里的通村公路硬化工程完全竣工,全村人民欢欣鼓舞。
        
        通车那天,一个身影悄悄爬到村路头的庙山上,向着新公路路尽头的山口大吼了一声“簸箩不再簸了”。
        
        开工没有回头箭,飞动的步履一时不能够停下。
        
        2015年的簸箩村还存在着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没有一个稳定基层阵地,村支三委开会议事办公没有一个稳定的场所。每次开会都是借村幼儿园或者簸箩小学或者农家的屋子,寄人篱下的日子实在不好过。姓陈的书记于是找到村支书和村主任,商量选址修建村公所的事情,三个人一拍即合。于是召开班子会开展讨论,进过反复论证,达成共识,修,而且立即修。于是成立了村公所修建领导小组,开始了争取资金、选址、征地,平场,物色施工方等工作。向党委政府打报告争取县委组织部村阵地建设资金3万元,累加村公共维护资金18万元。2015年11月动工,2016年4月正式建成。2016年4月14日,簸箩村新村公所正式挂牌。姓陈的书记随即向帮扶单位进修校领导汇报,争取办公设备。进修校资助了24套桌椅、电脑桌、电脑、图书架、档案柜的办公设施。簸箩村班子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修建过程中,还记得2015年11月13日的那个晚上,当天请了挖土机来平场,工钱5000多元,那个施工方要先付钱才动工。由于工期紧迫,簸箩11月份好天气不多,我们只好先付钱。平场干到晚上。由于害怕施工方晚上随便把屋基挖了,不搞巴适敷衍了事连夜离开。我和村支书王勋明、主任蔡思兵三个人一起守在山上。簸箩11月的晚上,气温极低,我们三个人在工地旁边农家拆房留下的木块搜集起来,烧起了篝火,守候着施工方平场,一直守到凌晨5点,施工方平场完毕,三个人检查过关了才撤离现场,回家睡觉。
        
        第二天,姓陈的书记醒来,专门去了一个地方——村医疗站。此时的感觉是头痛,但快乐着。
        
        后来不知这个事怎么传开了,老是有群众提起,伸着大拇指说陈书记有担当,能吃苦,办事负责任。
        
        在到村的第二个月的一天下午,支书告诉我,三社有个五保户叫李某坤,年过七旬,双腿残疾,只能在地上爬着走,生活极其困难。 立马叫上支书,迎着苍茫的暮色,踩着泥泞的道路,从牟家沟直插白泥塘,来到李某坤老人家。远远地就看见一个残破不堪的土墙房子门口,一个老人正从房子背后的厕所爬着出来,挣扎着要坐上板凳。我们赶快跑过去,把老人搀扶坐上板凳。
        
        我看了看老人的居住环境,没有电灯,一间昏暗的屋子里,一张床,堆得乱七八糟的,床前一个火盆,火快熄了。一张小桌子上摆着些冷菜剩饭。门背后有个箩兜,垫着谷草,一只母猫正在给几只小猫喂奶。出门来,陪老人坐着,老人浑浊的眼睛里充满着哀伤的神情。
        
        我询问了老人的情况,老人总是说着感恩的话。我告诉支书,老人不能在这样的地方久居下去。必须立即想办法,解决老人的的安居问题。支书告诉我已经争取了资金正在白泥塘人口密集区为老人修了住房,目前主体已经完工。我安抚了老人,立即来到白泥塘,查看了了为老人修建的住房,房屋有两间30平米砖混结构。我再三嘱咐社长抓紧时间装修,争取让老人搬进新居过年。一个月时间过去,老人新居全部装修好了。我随即组织村上社上集资为老人备齐了生活用品,我亲自为老人乔迁撰写并张贴了对联。搬家了,在鞭炮声中,村委一干人马把老人接进了新居。此时已是深冬,外面天寒地冻,屋内确是明亮的电灯、红红的火炉和热腾腾的饭菜,还有那老人幸福的笑容。
        
        那天,尽管很累,但想到五保老人得到安顿,形骸的疲惫和心中的沉重已是荡然无存。
        
        作为扎根贫困村第一书记,一定要说实在话,干实在的事,无论是大事小事,都实实在在的去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老百姓一定会认可你。

        在簸箩村当第一书记也快3年了,2018年便是簸箩村脱贫摘帽的决胜之年。我也经常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如果仅仅是物质上脱贫,那决不是真正意义的脱贫。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应该还包括精神上的脱贫。欲要达到村民精神脱贫之目的,须要对村民进行文明教化。第一书记驻村应当有此职责。为真正实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作为第一书记的我采取“三管齐下”策略。
        
        结合民风民俗,抓引导。比如利用本地百姓修房建屋之后喜欢在堂屋正中墙壁上贴“天地君亲师”,给他们宣扬忠孝节义、感恩、敬畏、孝老爱亲等思想。利用党课、农民夜校,抓引领。比如利用党课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移风易俗,宣传时事政策,宣讲法治规则。其三是创造条件,建和谐。有时讲千百遍,不如真抓实干搞一次。农村文化氛围紧缺,老百姓尤其是妇女们闲时无事,于是坐在一起张家长、李家短的摆个半天,当然也常常会是是非漫天飞,搞得邻里之间关系紧张。男的无事便是坐着打牌赌博,“一心想赢,两眼熬红,三餐无味,四肢困乏,五业荒废,六亲不认,七窍生炎,八方讨钱,九陷泥潭,十(实)在可怜。”最后自然是“数年辛苦一时疏,赌尽积蓄四皆空。待到花谢燕归去,复醒方晓万物穷。”有的是无所事事,整日醉酒,自然也就是“喝坏了家风喝坏了胃,喝得夫妻感情直倒退,晚上睡觉背靠背,计划生育指标全作废”。
        
        为了消除以上诸多有碍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因素,真正占领老百姓的“休闲”时间,我倡导专门组建了村文艺队,利用党建经费购置了音响设备,把老百姓们组织起来跳坝坝舞,每天收工以后,几个社的聚居点坝子头莺歌燕舞。自从坝坝舞搞起来以后,得病的人少了,理是非的少了,赌博的少了,喝酒闹事的没了。
        
        看着村中的歌舞升平,有一个人醉了。醉者谓谁?姓陈的书记也。
让我们一起将叙永网打造成叙永第一人气网站吧!

收藏:1 | 帖子:16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