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也说一句 于 2018-9-20 17:11 编辑
县委宣传部派驻白腊苗族乡荍田村第一书记王毅分享他和贫困户之间的点点滴滴
我和我的贫困户
2018年的那个清晨,初阳融化积雪,越野车在狭窄的山路颠簸着,泥泞的公路两旁边长满了野草,偶尔能在枯黄的野草里面见到丝丝嫩芽,是大地给带来初春的信号。这不是我第一次下乡扶贫,虽然曾在北面山区做过半年的第一书记,也曾走村入户的开展过帮扶工作,但是这一次于往常已然不同。面对高山与险路、贫穷和落后,我将扎根白腊苗族乡荍田村,带领130余户贫困户走向脱贫之路。驻村以来,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是看到贫困户重燃希望之光的那种喜悦和满足。
他家被一条泥泞不堪的小路连接着,从已硬化的公路干道走到他家,区区五百米,却整整花了13分钟,或许是这天气的原因吧,本来就泥泞的道路,由于下雨变得一步三滑,我只差完全借肋进村入户的必备工具——打狗棍,才勉强到达他家。听到脚步声,他从屋里迅速走了出来,见我气喘吁吁的走来,连忙从屋里端出一张裂开了面的木凳子,使劲的吹了口气,再用衣袖在上面拂了又拂,递到了我的面前,咧嘴笑了起来:“领导,快坐快坐,这路是领导第一次走吧”,随后,从兜里掏出当地最便宜的烟盒双手递上一杆香烟:“领导,抽根烟”,我推脱着拒绝了,他又迅速回到屋里,倒上了一杯热水递给我,我能清楚的看见水杯上斑驳的垢迹,内心实在有些抵触,在这一瞬间,仔细打量了他,胡子拉碴,蓬头垢面,递烟的双手粗糙皴裂,长时间没有洗澡浑身散发着一股湿臭,唯独他的笑容和眼睛是无比的清彻。 眼前的房屋便是他的家,老旧的石木结构瓦房,破旧的窗户被一层厚厚的胶纸遮盖着,屋檐下拉着一根绳子挂着一排灰色的衣服,从短袖到棉衣逐一可见,我明白,这就是他的衣柜。我在屋檐下和他交流。他43岁,由于贫穷,妻子七八年前带着孩子远走他乡,音信全无,父母已去世,留给他的仅是摇摇欲坠的不足百平的房屋,家里除了一只手电筒和屋中间微微发黑的白炽灯,再无别的用电设备。他告诉我,由于没有产业发展的启动资金和农村种植、养殖经验,他家猪圈已经荒废好几年了,坑洼不平的坝子里来回跑着几只小鸡仔,就算他的全部产业。房屋周围的几亩水田和旱地是他全年的生活保障,低保和邻居的接济是他生活开支的重要来源。此时的我,打量着手中端着的水杯,狠狠的喝了一口,水中夹杂着难以下咽的腥味,瞬间,我差点翻江倒海。能否带领他脱贫,我心里已经没底,带上他的帮扶资料,离开他家,临走时我告诉他我会常来。
穷则思变,要想变,思想先变,在我的动员下,他一有时间就去村办公室翻阅种植、养殖方面的书籍,学习经验,同时利用农闲时间去四周打零工,增加自己的经济来源,正月刚过,我协助他办理了小额贷款,养起了几十只鸡、五六头猪和两头牛。八月再见他时,猪圈里的几头肥猪已经快有两百来斤,快要可以出售了,两头牛在牛栏里欢快的吃着青草,养殖的鸡已经销售一空,手里数着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嘴里还叼着那最便宜的香烟,憨憨的笑着对我说:“争取再这样干一年,明年准备把住房重修一下,改善一下居住条件。”阳光拂过他的脸庞,他的笑容灿烂了起来。 每次都要经过的村口的那棵老树,依然在努力的吐着嫩绿的叶子,但是它注定无法离开,直至终年。我驾驶着那台陪我进村入户的摩托车一路颠簸,总算出村了,空气中突然飘来了路边住户炒菜的香味,手机也不合时宜的响了起来,播放的依然是那首熟悉的《阳光总在风雨后》。是的,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作为扶贫工作者,我不应该是施舍者,留下温饱一时的救济然后离开;我应该是引路者,带领他们走出去。贫困山区的物质生活贫困毋容置疑,但再贫困也不能贫困精神,农村的振兴和价值观,更需要扶贫,扶贫路上,绝不允许一个人掉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