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编肉肉 于 2018-12-26 09:29 编辑
洋节到底过不过? 随着社会的发展洋节是越来越盛行, 而我们的“土节”却坐了冷板凳!
随着圣诞节的到来,平安夜苹果都涨价了,都抢着吃苹果?吃个苹果就能保平安? 拜托,保我们平安的是人民解放军,是警察叔叔!
那么西方的节日到底有哪些?
我们到底过不过?怎么过?
“洋节”,顾名思义,就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节日, “洋节”主要有:2月14日情人节、4月1日愚人节、10月31日万圣节、11月22日感恩节、 12月24日平安夜、12月25日圣诞节,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等。
对于洋节过不过有赞也有弹!那么到底过还是不过呢?答案是不确定的。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其实西方文化的输入是不可逆转的, 同时它也带来了很多的经济效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多方面的发展, 比如:万圣节等,成为了现代商业化发展的重要节日,众多的商家利用这些西方传统节日推广营销活动, 可以说这些西方节日的“走红”是商家们一手捧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适合我们, 也不是所有的洋节我们都应该盲从。好的东西才值得学习。
过洋节,注意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洋为中用!
对于西方的节日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听说并不了解,那么不了解由来含义的节日过着有什么意义呢? 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弘扬,这些年也一直在弘扬和引导大家要过传统节日。 但是,弘扬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要盲目排外。 一方面我们要传承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同时也应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部分, 比如“感恩节”这样的节日也是“洋节”,但是能让人们从节日中懂得感谢老师、感谢父母, 所有帮助他们的人。这样的节日富含正能量,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很有帮助的。 面对洋节我们的态度,客观对待“洋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值得华夏子女为之自豪,我们应该提高自身对本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增强文化知识。同时作为一个包容的民族,面对洋节,我们不一味的抵制,尊重文化的传播和价值观, 我们要做的反而是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西方的节日可以过,而我们自己的节日一定要过!
西方文化的输入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反而坚定了我们发扬传统文化的决心。 要建设一个文化自信的强国,我们勇于吸收外来文化,始终秉承着勿忘本的初心。 也有很多传统的文化节日: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比如▽▽▽
中国父亲节:中国父亲节是8月8日,又称为“八八节”。这是因为“八八”和爸爸相近, 而且“八八”两字连缀起来,又好象一个 “父”字,所以父亲节特别被订于八月八日。
中国丰收节: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代表我们对秋天的赞美以及丰收的喜悦,对大自然的感谢。
七夕节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 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是象征爱情的节日
还有很多比如:寒食节,三元节,鬼节等。
除了发扬传统节日,继承发扬传统服饰,在传统节日里穿汉服, 不仅可以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郁,同时对我们有教育意义。勿忘初心!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推崇发扬传统文化,你愿意在传统节日里穿汉服吗?(当然前提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