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轶事靓赤水 文/赵春生 被誉称“鸡鸣三省”的叙永县,沿321国道南行100公里处有一古镇名赤水,是四川通往滇黔的主要通道和口岸。早在明代就已经声名远播,吸引明代建文皇帝朱允炆、状元杨升庵,清朝永宁知县祝万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等众多名士、达官、显贵于此吟诗作对,他们都在诗中描述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为这条盐马古道古道增添了一道道奇异的光彩。 相传,建文皇帝朱允炆被其皇叔朱棣夺了江山,从皇城地道中仓惶出逃,沿长江而上逃至乌蒙大山中,沿永宁古道来至赤水古场,夜宿在赤水河的观音寺中,见寺中照壁“一鹰立于高岗”图有感写下:“独立高岗气象豪,闻风百怪眼前消。因何不奋冲天起,万里江山惜羽毛。” 表述自己的心境。还写下《宿赤水河》诗。“忙著衣冠快著鞭,掉头月挂柳梢巅。两三点露不为雨,七八个星常在天。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等闲涌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抒发自己所见乌蒙景色。传说他就是在赤水河观音寺悟明道理,遣散跟随自己出逃一干随众二十余人的。还有明代笫一才子杨慎,因得罪皇帝流放云南,夜宿赤水河也写下《宿赤水河》诗:“羊肠盘雪凸,鸟毳避风凹。马犍生囗囗,人疑架六鞒。山围青草瘴,地入紫姜苗。不道九夷远,长吟五岳谣。” 表达这条古道行路的危艰。这位杨状元与永宁西路赤水古道也是很有渊源的,他流传下来的传奇轶事和诗作都很多,如《雪山关绝粒谕从者》《雪山关见梅》《 赤虺河引》《青山虎》《雪山关谣》《鱼凫关》《普市》》《摩尼寒夜拥炉有怀冯定水》》等,都在民间广为传诵吟咏。这些诗生动形象叙述了古道风光与风情,永载青史。
同时,当地也盛传有清乾隆年间两任永宁父母官、知县祝万年许多赤水诗。祝万年,字士希,浙江海宁州进士,1785年(乾隆五十年)、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在永宁做官。他体恤下情,关心劳苦民众,当官勤勉清正,常喜到各乡野辖地微服私访,作风简朴,深受百姓们爱戴,呼之为“祝青天”。他流传民间写赤水和古道诗很多,有《风水桥》《海螺堡》《雪山关》《峰岩道中》《采蕨谣》《题普照寺山房》《江门峡》等。
他作赤水《风水桥》诗,道出当年赤水古场三分村风水桥的空旷景象,民情风俗。诗中写道:“无桥临有水,风振响空山。乱草埋蛮洞,青云扶石关。几家晴云里,小市夘日间。谈笑频经此,星星鬓已斑。” 生动概述出风水桥边的景象。朔风凛冽,振响山谷,屯垦戍边将士戍守在风水桥边,年复一年在艰苦环境中生存,与乱草、蛮洞、山石相伴,苦度时光老去的现实状况。成为当地脍炙人口的民谣流传至今。他还叙写了赤水卫辖地《海螺堡》,讲述海螺堡的环境、地名、来历。诗曰:“四山围若瓮, 数姓聚成村。老屋依岩起,平田带水屯。此邻绕竹木,隔巷纵鸡豚。差喜风淳朴,停舆欲细论。”
描绘屯兵守将戍边屯垦,数姓聚依岩建村,建立家园。海螺堡四面山高如围,若瓮之地形,将士们依岩造屋,平坝筑田,栽种林竹,饲养生畜,辛勤劳作。将此赤虺河边深山卫所情景在诗中道出,让世人知道兵卒守将的辛苦。当年海螺堡山峻路险,林深草茂,彝人居住出没。后来屯垦戍边将士们落户安居这里,成为当地居民,才发展为今多民族聚居状态。总而言之,边陲民众百姓生活条件环境恶劣,终年在大山中,与外界隔绝,交通不便制约了发展,苦寒与艰辛成了她的代名词。清代名士祝久在《雪山关赋》中详尽介绍了这一地区状况。诗中写道:“盐赋归来叩晚关,三山四面总回环。蚕丛北固归屏翰,鬼国南封触景蛮。事业鸡鸣欺下吏,神仙牛背羡苍颜。一丸泥道雄堪恃,几度降旗出此间” 把赤水地域情况写得淋漓尽致,读后明白无遗,跃然心中。另有民间熟知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清同治元年1862年大军驻扎转战这片土地,到过很多永宁乡镇,如:龙凤头塘、水尾桥沟头、大石红洞桥、摩尼侯爷洞、赤水场古镇等。他在赤水古场期间,游览了地方石胜白龙洞,留下《白龙洞题壁诗》抒发心境,表述所见风光民情,也很值得我们一读。石达开白龙洞题壁诗为:“挺力登峻岭,举且照遥空。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临风称世勇,玩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红。” 这些知名人士和传奇人物为我们留下这些相关赤水之诗,让我们明了川黔赤水河的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历史事件。对赤水古镇深厚的文化积淀、传奇故事、传奇人物、民风环境等了解都有帮助。这些诗我也曾多有考研,摘出其中精华精品供大家赏析一二。 名人轶事靓赤水。这些耐人品味的经典名作,赤水传奇轶事,如涓涓细水浸润心田,在细细品味咀嚼赏玩中,我们可以了解当年赤水古场镇地域风貌与历史状况,加深心中对生活的这片家园过往的认知,爱上赤水,喜欢上赤水,为赤水璀璨的人文轶事、联赋诗作、翠峦秀峰、三省联界的民情风韵而欢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