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永,一个处于云贵交界的边陲小镇,人口和面积都不算多,今年二月份才脱去贫困县帽子,不算富足,但却是全国幸福百县之一。
学校荷塘里的荷花早已凋谢,莲蓬熟透了争先立满池塘,旁边的银杏叶子开始枯黄,我知道,秋天正在到来。自大学起,每年回家乡的日子就指定到寒暑假那几天,更多时候的寒暑假还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家。到现在,已是四五年没有再见过家乡的秋天了,换句话说,四五年没与家人过过中秋节了。褪去了夏天的炎热,秋天的微风更让人舒适,走在校园里,脑子里却一遍一遍闪现着家乡的面容。
见过了南京的梧桐、北方的大雪、江南的水乡、上海的外滩,吃过了蟹黄汤包、北京烤鸭、狮子头、小杨生煎等等。
但外面风景再美,美食再丰盛,却还是抵不过家乡的一次日出,桥头的一碗莲子八宝粥。以前本科在南京时,吃不惯南京那甜甜的口味,啥菜都不放辣椒,真让人受不了。可现在到了成都,还是一遍遍嫌弃着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可口,下一句便是,还是家乡的东西好吃啊。有时候吃的可能不是那个味吧,而是带着故乡情感的食物。越是想到吃,越是怀恋家乡叙永的味道,或许,味觉才是最能抓住家乡与自己连接的桥梁吧。
这其中,最忘不了的首先还是桥头那个老奶奶卖的桂圆莲子八宝粥。要说这东西也不算稀罕物,看着就是莲藕粉化水加点佐料。但又因为这各种原因(比如这个呈开水的龙头大壶、这位年老的老奶奶的手艺),这些都使其独特,其他地方见不到这一模一样的场景,也吃不到这味道的八宝粥。每次回叙永,第一时间去桥头寻这位老奶奶的身影,不知现在,老奶奶还在街上摆摊不。
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的人,应该都会注意到有个美食叫豆汤面。但我坚决认为古蔺的美食是椒麻鸡,最正宗的豆汤面是叙永的。从记事开始就一直吃的豆汤面,上高中则经常去一中门口那条街的罗氏面馆吃面。豆汤面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美食记忆。这是叙永每个面馆都会有的,也是最基础的一碗面,面条是手工面,比挂面多了几分韧性,但吃起来却又因为很细而不会觉得难嚼。豌豆都是头一晚熬制好的,熬的十分粉糯,合在一起便是叙永豆汤面的味道。后来不管在哪儿吃,总感觉味道不对,要么是豌豆熬的不够烂,要么是调料不够味儿,要么是面条不是一种面条,我总能挑出些毛病来。仔细一想呀,还是因为带了家乡二字,一切又都不同了。家乡人做的食物知道各种调料配比,也知道用什么面,哪家的面更好吃,这嘴巴被娇惯了就是改不过来了。
一看图,我想是个叙永人都知道这是什么了吧,没错,葱葱卷,本人最爱之一的叙永小吃。其实就是薄面皮裹着点萝卜丝、海带丝什么的,但这辣椒酱却是个家不同,最喜欢吃的还是杨武坊桥头卖桃片外面那个小摊的。哪怕四川其他城市也有这东西,可这酱料吃着就是不对口,哎,是嘴巴太挑了。
说到叙永的美食代表,那就不得不提叙永夜生活的主角“烧烤”了。十字口那家秦记烧烤店店秘制五花肉真的是秘制的,还有那个撒上面的辣椒面,我后来吃过那么多家烧烤店,再没有吃过这个味道了。那个五花肉的味道,我每次想起来都会咽口水。真的太好吃了,没吃都忍不住点好多串,再来点什么豆腐干、豆角什么的,不过也就是吃一次长胖几斤罢了,哈哈哈哈。因为这家店看着开了十多年,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十字口这边,味道自然吃是习惯了,除了秘制五花肉,烤脑花,烤粉丝也是我喜欢的。味道都很有分辨率,不对比不知道,但吃过这家店再吃其他的就会觉得差劲许多。再想想,吃的真的太多了,数不过来,还有杨武坊桥头的臭豆腐、豆腐干、肉饼、凉糕、酸辣粉、抄手、椒麻鸡、核桃片、小街(gai)子的洋芋花等等。真是一双手指头都数不过来了,吃的种类太多,所以每次回去必然长胖许多呀!
当然除了在县城里头那些买得着的食物,更多更独特的,还是自己老家,山上的那些“野味”。什么香椿、苦笋、伞把菌、端阳花、折耳根、八月瓜、五味子等等。
不是四川人肯定吃不惯折耳根这东西的,而且叙永人才是真的吃的根茎,连泸州都是吃的叶子。再说这苦笋,越苦我们越爱吃,城里卖的苦笋往往不苦,还是甜的。大家都知道,要想吃正宗的苦笋还得往山上跑,那些越偏远的山上,苦笋味道越是苦味十足,也越是回味清香。一般就用来凉拌,或者炖汤,准是饭桌上最受欢迎的时令菜。
都说我们叙永人去哪儿都喜欢这两样东西,我那些在外面的亲戚不管是去外面打工还是定居了,每年念叨的还是这两样,每次去探亲也必然带着这两样不贵重但是却有着家乡味道的食物。这也是边城叙永特有的味道吧,别的地方用来泡的酸菜的菜都不是一个品种了,而各家腊肉又自有自的熏制秘诀,味道也就独一份了。说来也搞笑,很多人在外面打拼的很成功,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了,却还是一开口说“吃啥子都不如在家吃个酸清汤泡饭”。或许这些种种都是家乡的味道,离开这个地方,也就再没有这种情感的连接了。所以更多时候独特的不是这味食物,而是这份情感。作者:一帧 1998年生 女 叙永县人 本科就读于南京
现在成都求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