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胖纸 于 2019-12-28 20:04 编辑
冬日的薄雾笼罩着起伏的山峦,山里的农家院落若隐若现。盘山水泥路向村内延伸,道路两旁,牧草依旧绿意盎然,沿路上分布的聚居点、崭新的楼房,构成了一幅如画的风景。
亮窗口村支书吴兴全坐在两层楼的新村委会办公室里,看着窗外已加宽的水泥路说:“路通了,水也有了,房子也盖上了,村民们还找到了增收致富的路子,咱亮窗口还真的亮了!”
吴兴全说,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与当前精准扶贫政策、与各级帮扶单位,尤其是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多年来的支持、援助密不可分。
亮窗口村距离白腊苗族乡政府15公里,5年多前,这里还没有一段水泥路,全村没有支柱产业,连吃水都成问题,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2013年起,亮窗口成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定点帮扶村。如今,村里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大大改变,村民收入逐年增长,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条扶贫路 改变了贫困村的模样
亮窗口村平均海拔1350米,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人畜饮水困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长期困扰村民。
难走的山路,是制约亮窗口村发展的第一大难题。
在2013年以前,亮窗口村没有一条进村公路。要进村子,必须沿着盘山路,从乡政府出发一路攀爬。山高坡陡又多弯,走一趟下来,光是路上厚厚的黄土就能让人“灰头土脸”。下雨天,道路泥泞、打滑,村民们连门都不愿出。
贫困户丁文全说:“在村里没通公路那些年,到处都是泥巴路,出门穿水胶靴,回来半身都是稀泥巴。村里要是哪家卖头猪,都要请五六个人抬两三个小时,来回基本上就要耽搁一天。”
2014年,脱贫攻坚战斗打响,作为亮窗口村定点帮扶单位,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深入村里调研,积极组织财力物力,陆续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亮窗口村4.5米宽通村公路9.8公里,通社公路7.5公里,入户便道52公里。进村公路实现“社社通”,入户便道覆盖农户达97.6%,彻底结束了这个村子“交通靠走”“人背马驮”的历史。
一个提灌站 解决村民吃水难问题
以往,亮窗口人的饮水主要靠分布在山间的泉水,地势高的还可以用胶管接,地势矮的就只有靠人工背。
说起前些年背水度日的情景,村民刘安富还记忆犹新。“水源好多都在山下,遇到干旱的时候去背一次水至少得花两个多小时。遇到下雨天,稍不注意摔一跤,大半天的活儿就白干。”
“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帮助下,亮窗口村争取到了建提灌站资金,全村实现了集中供水,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看到清澈的自来水流进水缸,刘安富激动地说,“背水吃的历史终于结束了”。
路修好了,水引来了,居住条件也不断改善。
站在亮窗口村最高的山顶俯瞰整个村子,山下分散的几个社大多一览无余,除了一个个零星分布的农家小院,还有整齐划一农村聚居点。目前,村里的精准扶贫户大部分已从原来土木结构的破旧房屋,搬进了砖木结构的整洁新家。
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驻亮窗口村第一书记郭登春告诉记者,对口帮扶以来,亮窗口村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9户,危房改造140户,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新建聚居点2个,安置15户农户新建住房。“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目标已在亮窗口村实现,“毛坯房”“茅草房”等恶劣居住条件已彻底消除。
一项小产业 贫困村有了特色经济 缺乏支柱产业始终是制约亮窗口村发展的瓶颈。自2017年到亮窗口村任第一书记来,郭登春便开始谋划。
亮窗口村地处高海拔的丘陵地带,虽然每家都有不少地,但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一年的收成微乎其微。在这里,养殖是村民们重要的收入来源。
今年春天,郭登春在走访时无意间发现,村里有不少农户家里都养着蜜蜂,而且收获的蜂蜜品质也很好,但由于养殖技术不到位,缺乏销售途径,收入并不高。
“亮窗口村山高林密、生态环境非常好,村里的生态植被和气候特点都非常适合野生中蜂养殖,漫山遍野的各类花卉,为蜜蜂提供了充足的蜜源保证。”支部书记吴兴全告诉记者,将养蜂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完全可行。
为此,村两委干部专程到泸州找养蜂协会取经。今年4月,在养蜂专家指导下,亮窗口村集体资产有限公司出资23万元一次性引进260桶中华蜂,并聘请技术员来村里指导,为村里培养蜜蜂养殖技术人才。
经过后期繁殖,亮窗口村养殖野生中华蜜蜂已达280箱,成功取蜜2100斤,养蜂收益达25万元,直接带动11户贫困户18户非贫困户喂养蜜蜂231桶。目前,全村养蜂存量511桶,每年可实现产值80余万元。
亮窗口村蜜蜂养殖基地
“半年时间就收回了成本,养蜂产业不但带动了村里自愿养殖的农户,就连附近的乡镇也准备引种。”吴兴全说,随着养蜂农户越来越多,蜂蜜产量增加,要如何解决销售问题,是村里必须提前考虑的问题。
“现在还没如何宣传,就是大家发了下朋友圈,就有很多人在问了……”郭登春介绍,亮窗口村出产的蜂蜜以原生态、高品质而深受市场欢迎。“产品还没出来,我们已经收到了来自重庆、云南、贵州等地的好多订单,订购量已达800余斤。”
目前,村里已为蜂蜜申请注册“甜乐趣”商标,接下来将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让村民们放心养蜂,持续致富增收。
一个养牛场 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在位于亮窗口村3社的养牛场内,贫困户刘安富正忙着给牛添加饲草。凭着早年跟着父亲学的兽医技术,他在牛场找到了一份养牛的工作。
据了解,刘安富家在5年前还算比较宽裕,但是,自从孙子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折磨后,一家人带着孩子四处求医不但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为此债台高筑。2014年,刘安富被列入精准扶贫名单。
如今,刘安富在牛场上班能挣到每月3000元的工资,还能协助妻子种玉米、喂猪,一年也有几万元收入。2016年,刘安富家不但成功退出贫困户序列,今年还自建了一个能容纳10头牛的养牛场。他想借助村集体公司的技术和销售优势,准备自己发展肉牛养殖。
面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实际,亮窗口村借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帮扶优势,建成了一个占地3100平方米、存栏量可达100头牛的标准化养牛场。同时,在注重生态养殖的基础上,为了保证肉牛销售的价值最大化,村集体公司还注册了“乌蒙好牛”品牌,形成了“集体公司+农户+品牌企业”的经营机制。今年,养牛场还成功与“张飞牛肉”签订2019-2020肉牛销售协议资金200万元。
亮窗口村三社养牛基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9年,在中电科集团的持续帮扶下,村集体牛场通过喂养销售肉牛80头,销售额突破170万元;流转土地种植牧草130亩,发动农户分散种植全株玉米240亩、牛场务工等为村民增加收入达40余万元。同时,新发展肉牛养殖大户15户,带动17户贫困户通过养牛实现脱贫,村集体实现资产收益240余万元,带动40户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一个党支部 带领贫困村奔小康 俗话说“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亮窗口村今天的发展还离不开村支部的坚强领导。
作为村第一书记,郭登春上任以来,带领村四职干部通过自学、集中学、走去学、请进来学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学习,参与县、乡、村培训集中学习,组织赴泸州、叙永、古蔺等向先进村党组织学习,全方位拓宽村干部干事创业视野,为推动脱贫攻坚对标补短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亮窗口自2016年整村脱贫后,市、县、乡、村紧紧围绕巩固提升总任务,坚持“抓党建促脱贫”,调整充实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三支队伍”,落实“五个一”帮扶机制。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扎实开展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对标补短巩固提升工作。同时,还严格村干部坐班制,实行村班子成员“周坐班”,落实首问责任制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和满意度。
如今,亮窗口村275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已建成,村“两委”干部新生力量得到充实。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亮窗口脱贫攻坚对标补短、巩固提升得到全面加强,党员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全面提升。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下,截至2019年底,亮窗口村已减贫95户336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5.98%下降到现在的0.53%。
在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定点帮扶下,地处乌蒙山深处的亮窗口村,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编辑:小胖纸
▍校对:刘 萍
▍责编:徐 菊
网友投稿:下载掌上叙永APP
互联网不良违法信息举报电话:0830-62446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