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竿冷》有感
读《一竿冷》有感文/李亚蔺
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冰天雪地的黄昏,抑或清晨,一个披蓑戴笠的老者,独自驾一叶扁舟,顺水而下,钓着一江的寒冷……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种何其壮美的境界,老者是一叶饱经沧桑,久历颠簸的小船,仕途的失意,教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却又无奈于世态。于是,智者选择回避,他像水,他选择绕道而流,选择一隅之地,顺江遁隐。“智者为山,威力无穷;慧者为水,包容万千。”他读懂了山的,不止是无穷的威力,更是难得的静默和包容。他抛下一世的名利,做一个孤独者,在天地间去独享那一份安静。
古人在一千多年前伸出的一只手,一千多年以后,终于有人将其击响。
“钓叟朝无垠的江面抛出不丝之竿,在冥冥的冰雪地,在生与死都无话可说的时刻,他只为了问安,用山的管弦问候水的歌喉。”好一个“不丝之竿”,它道出了怎样的一种境界。这一支钓竿钓起的,是一竿的寒冷,是一竿的哲理。《一竿冷》这是一曲与古人若合一契的绝唱。简桢以山与水的对话,对人生进行叩问。也许山与水的话,是人性的矛盾。一个永远奔流,放浪不羁,“水从来就不眷恋过往,流动是它唯一的宿命”。他恪守着“舍不下家乡,奔不出好汉”。一个永远静默,坚定不移,他蕴藏的是他无穷的能量,释放的是他无限的生机。奔流,滋养着万物,却又兀现着冷酷和智慧;静默、孕育着能量,却又突出着慈爱和宽容。
柳宗元和简桢携手蹒跚在洁白如玉的冰河上,拄着跨越历史的钓竿,推心长谈,仿佛山与水的对话。它诠释了自然的规律,更突显了一种厚重的人生哲理,《一竿冷》它很成功,它的可贵不在于对一千多年前避世精神的理喻,不在于对古人不愿与世俗为伍的肯定,在于对这种精神的延伸,一千多年前的“独钓寒江雪”是一种境界,谁又能说一千多年后的“不丝之竿”不是一种境界呢?
不丝之竿钓起的,不再是一个世俗的范畴,它更是简桢对人生的反问。“钓叟朝无垠的江面抛出不丝之竿,在冥冥的冰雪地,在生与死都无话可说的时刻,他只为了问安,用山的管弦问候水的歌喉。”
我的钓竿也许承载不了“冷”的重量,我不为鱼,亦不为钓,也不为问安,我只是在过往中,查看路标上的感动!
点击关注叙永网微信公众平台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E4MTMzNw==&mid=200288348&idx=1&sn=1b0f62b6f8d36d16f38a8c92672e29d1#rdQQ群:95899704点击>>>【叙永网微信公众平台】关注我们QQ群:9589970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