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口罩去哪里了?四川实行低、中、高风险区分类分区处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产生了大量的医疗废物。而医疗废物具有全空间传染、急性传染和潜伏传染等特点,一旦发生传染,危害非常大。
那么,我省如何切断通过医疗废弃物等病毒传播的途径,为公共卫生安全保驾护航?2月28日,四川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场新闻发布会以在线发布的形式召开。此次发布会聚焦我省如何严守医废处理这一防疫工作的“最后一环”。
发布会上介绍,全省目前未发生因医疗废物、废水处置不当造成的二次污染。截至2月27日,全省共规范收集处置社会零散废弃口罩104吨,处置率达100%。
1
医疗废物如何处置?
★
核心要点:
●全省有医废处置单位35家,具备10.1万吨/年(约282吨/天)处置能力
●疫情期间全省共处置医废5380吨(含疫情医废375吨,占比6.97%)
●平均每天产生医废160吨,处置负荷率在50%左右
如果把医疗废物比喻为“一个病毒生命体”,它从出生到消亡大致可分成3个阶段:
“院内出生阶段”。主要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处置:
一是分类、减量,将疫情医废与一般医废严格区分开。
其次是分区暂存,并进行预消杀。
再就是专袋、双层、密封包装。
“运输阶段”。主要由交通和公安部门负责处置:
一是专用车辆密闭运输;
二是2人以上押运、互控监督,运输途中视频录像、GPS定位,确保途中情况可追溯;
三是进入处置企业时进行再次消杀,走专用通道。因为使用专车运输、专袋密封包装,因此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即便发生交通事故,也不会造成疫情医疗废物泄露。
“消亡阶段”。主要由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处置:
第一个环节,走专门线路、在专门的区域,采用专门方式科学处置。一种方式是高温高压长时蒸煮,在2个大气压、134度的高温下蒸煮45分钟以上;第二种方式是高温焚烧,在800-850度的高温下焚烧,确保病毒杀灭。
第二个环节,对高温蒸煮后的医疗废物还要焚烧、无害化处理。对焚烧无害化处理后的飞灰,还要在专门区域,按规范要求进行填埋。企业处理过程中,由环保部门的人员专门监管,对经处理外排的大气和水,还要经过在线自动监测。
第三个环节,是操作人员自身防护问题,包括医疗废物处置的企业人员、监管人员、运输人员,都按规定要求,穿防护服、戴防护镜,进行全方位防护。
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宋世贵表示,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实施单独分类收集、单独区域存放、单独联单转移。所有新冠肺炎相关医疗废物包装袋、利器盒上均标注“新冠”字样,同时标注产生单位、产生部门、产生日期、类别等信息,单独建立台账,逐层登记交接;定点医疗机构内设置新冠肺炎相关医疗废物专用暂存区域,有严密的封闭措施,悬挂警示标识,设置专人进行管理,避免与常规医疗废物混合,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新冠肺炎医疗废物暂存场所每天至少两次严格消毒;定点医疗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单独建立新冠肺炎相关医疗废物处置台账,不得与其他医疗废物混装、混运,严格执行单独的转移联单制度。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银昌表示,通过各部门紧密协作,四川做到了所有疫情医疗废物做到日产日清、即到即处,迄今没有发生二次污染。
同时,我省未雨绸缪、兜底考虑应对极端情况需要,在全国率先将4家危废处置企业作为医废处置后备力量,可新增处理能力240吨/天。为应对局部疫情暴发,还准备了两台日处理能力各2吨的移动医废处置车,随时开得出、用得上、能处置。“可以讲,我省医废处置能力是能够满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的。”李银昌说。
2
医疗废水如何监管?
★
核心要点:
●目前,全省定点医疗机构废水处置能力达7.9万吨/天,而实际负荷率为50.9%
●地表水环境质量平均达标率为91.1%、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3个百分点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安全无毒性
●截至目前,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厂、医废处置单位外排废气、废水都达标排放
“目前,全省定点医疗机构废水处理能力能满足需要。”李银昌介绍,我省紧盯医疗机构、饮用水源地、生活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加强监测预警,避免粪口传播。实行日调度、日报告制度,统一调度全省212个定点医疗机构、182个污水处理厂、520个集中隔离点,确保医疗废水经单独设施处理消毒,再由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加强应急监测,对环境自动监测站实行24小时专人监控,对饮用水源地、定点医院、污水处理厂等实行加密监测、加指标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未见异常,重点监控的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水质安全无毒性。加强服务指导,指导定点医院、隔离点、留观点规范实施消毒杀菌和余氯指标临时监测,督导生活污水处理厂加强运营管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筹集资金1400万元,专门用于各市(州)补充应急监测、防护等设备。
全省出动环境应急监测人员1万余人次,截至目前,环境现场监管、监测、化验人员零感染。
3
废弃口罩如何处理?
★
核心要点:
●按“低、中、高”风险区实行废弃口罩分类分区处置
●目前,全省已累计在城镇居民小区、公共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集中区等重点区域,以及农村聚居点等地,设置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容器22.1万个。
●截至2月27日,全省累计收运废弃口罩等特殊有害垃圾104吨。
疫情期间,佩戴口罩成为大众出行的必选动作,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废弃口罩的逐步增多。如何处理这些废弃口罩,避免收运处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病毒传播和二次污染?
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贾德华介绍,早在1月25日,四川省住建厅就下发了紧急通知,迅速启动了全省废弃口罩收运处置。除设置专用容器外,为最大限度减轻病毒传播风险,我省强化废弃口罩单独收集转运。全省各地调配专人、专车,并配备专用防护设施,对废弃口罩实行单独收集、单独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运输。
同时,加强废弃口罩分类分区处置。
在低风险地区。废弃口罩集中收集后,经过消毒杀菌等预处理后,通过垃圾焚烧厂进行高温焚烧处理。
在中风险地区。确诊病例居住小区(楼栋)的废弃口罩一律按照医疗废物处置要求,实行无害化处置;其他区域采用低风险地区废弃口罩的处置模式。
在高风险地区。所有废弃口罩原则上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当地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确实不足的,在卫生健康或生态环境部门指导下,严格进行消毒杀菌等预处理后,再通过高温焚烧处理。
来源:四川发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