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古韵 发表于 2020-1-2 10:52:30

奇观||(万中华)小峨眉叙永丹山的道观群落



道观群落传千古文/万中华
       川南小峨眉丹山,留存着除玉皇观外数处千古罕见的道观群落。       依岩凿窟的十二圆觉洞是明万历庚申年( 1620 年)建造的石窟,洞高2.5米,宽 2 米,进深 3.4米,供奉十五尊摩岩造像,造像呈“冂”向排列,正中间三尊乃佛像,均高1.15米,宽0.60米,头戴宝冠,跌座于莲台。两侧各列神像6尊,均高0.80米,宽0.20米,形态生动可人。这些石刻造像人物个个表情丰富,或喜或怒,或笑或愁,都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专家考证后说,它属古代石刻遗存的瑰宝,极其珍贵。       洞左下500米处为三清殿,始建于明末清初,殿内供奉上清、玉清、太清三位真人神像,仙风道骨,怡然慈祥亲切,前去祭拜的善男信女很多,立有清雍正年间培修碑一通,光绪之末,向仙乔、杨沧白、李盘谷等名人雅士登临此处,多有赋诗,因年代久远,无缘亲睹,难免遗憾。曾任职四川大学的曾令绥(字介忞或"介民")先生游览此处,赋诗《三清殿》:“三君而后有三山,百年人物邈衣冠。欲问前贤歌啸地,丹山无语白云闲。”正是此处的真实写照。


       三清殿右下300米处是祖师殿,殿宇高大巍峨,飞檐翘角,掩映在高大挺拔的古树之中,颇有“深山藏古刹”的韵味。殿门石枋古朴典雅,巍然耸立,蔚为壮观。石枋高约5米,横额镶刻“祖师殿”三字,极具道家风韵。两侧石柱上镶刻一联云:“峭壁玲珑环古刹;神威赫灈镇乡城”。石枋上镌刻花卉鸟兽,雕刻精美,堪称石刻精品。祖师殿结构六柱五间,两侧有厢房。殿中四柱均为全石所刻,为明代建筑,数百年来保留完好。殿宇三合院前有五石坊,刻石精美,未曾风化。两边砌了二十米长的石墙,是民国五年修造。祖师殿在清嘉庆年和民国初年都多次维修扩建,解放后也进行了修整,历代来参观游历进香者络绎不绝。正对殿前是一片古木林,珍楠、松柏、红豆杉、银杏等,长得郁郁葱葱,它们陪伴着庙堂殿宇,渡过了数百年光阴,与丹山万丈红岩一道,渡尽劫难,顽强地生长生存着,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祖师殿兴衰的历史。       祖师殿下为头天门,建诸葛亮祠,塑有诸葛武侯像,神像羽扇纶巾,栩栩如生。曾在四川大学、纳溪中学等校任教的叙永县马岭镇人曾令绥 (字介忞或介民)登头天门时,撰诗《头天门诸葛亮祠》“残枪断戟出倾基,诸葛南征事有之。响彻千牛铜铸鼓,万人歌舞送班师。”用以缅怀诸葛孔明的丰功伟绩。


       走过三清殿左上,登上二天门,在关门条石上前人留下“登峰造极” 四个字,其“造”是倒写的。传说是在修建二天门时,恰好武当宗师张三丰云游到此,见此四字哈哈大笑,人们不解其故,只见他用手比划,口中念念有词,那“造”字就倒了过来,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这仅仅是传说而已,不过留刻在石条上遗存的“造”字,却真是倒了过来的,你说奇不奇? 我想,古人这样刻一定是有道理的,也许是想告诉我们什么禅机吧!       过二天门往上左转,登云路天梯就到三天门。三天门依岩砌成,横额镌刻“秀插云霄”四个大字,门联云“步清灵想纵瀛海;频天霁游列霞峰”。另一门横额镌刻“飞步玉京”四个大字,门联云“人在下方冲月上;鹤往高处破烟飞”。距离三天门数十米的峭壁上,刻有一幅达数丈的浅浮雕“猴型摩岩造像”,这大概是根据道家“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的道义而镌刻,浮雕石猴,惟妙惟肖,信徒至此,手抚石猴,烧香磕头,以图吉利。


       三清殿左下侧不远处有几座各个时期的道士坟,都修建大气,石刻精妙。开山祖师的道士坟上刻有:随山正宗妙道恩师袁派礼定大真人之墓,两边楹联刻着“元妙虚空千言解说天花燦;光明圆徹一帘长眠道果成。”横批“天然图画”。后座屏上题刻“龙蟠虎踞”,两边联刻“双桥锁带水;万壑景屏山。”墓志铭分布在墓室左右两边,记事清楚,刻写了道长生平及古观事,不过由于年久,有些字迹风化,但题刻的“丹山碧水、赤岺霞峰、了凡清道范、垒石表儒风” 等字都入石数分,透出着大气与庄严。其余石刻装饰多为鹿、龙、仙鹤、鱼、鸟等类,雕工细密,鹤、鸟、鱼的羽翅清晰,不留刀痕。
       道光二十三年建造的随山宗派师叔王讳常禄真人之墓和彭公常德真人之墓也离此不远,还有光绪十四年建造的随山正派道纪司孔公讳和璋大真人的墓穴也都在此地,墓前对联上刻着“身入玄门归净土,魂生吉地化奇男”“半世修真孝弟忠信无愧,一生炼性自然证果有期”“善炼身心不肘游海岛,皮囊迹此跨鹤上昆仑”等。横批有:“青山为友”一些字样。装饰也多为鹿、龙、仙鹤、鱼、鸟等类,墓前墓后勒石也甚多,为我们研究边城道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证。(未完待续)

大漠孤烟 发表于 2020-1-2 11:33:56

叙永有这样讲本地历史的书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奇观||(万中华)小峨眉叙永丹山的道观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