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苹果 发表于 2016-10-5 11:17:41

不止是叙永人,原来这些名人也是房奴!



如今,房价仍是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的一座大山。且不说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即使是在叙永,普通人想要买一套好房子也需要倾尽两代人的财力方可支付得起。
俗话说成家立业,很多人到了而立之年,却依旧没有挣得可以安置家庭的居所。于是有人就开始埋怨这万恶的资本与当下的房价,不禁感慨:要是生活在古代就好了!
然而,在古代就能轻易地获得一间住所吗?古代就没有房奴吗?
非也非也~且看小编来给你一一列举:古代那些著名的房奴们!
【   杜甫   】分分钟被掀顶的茅屋

对许多学生来说,杜甫诗让人可怜又可恨的诗人。可怜是因为他真的很惨,生活困窘,衣食短缺。“可恨”的是,他的诗一言不合就要全首背诵啊啊啊!


杜甫虽然是“官二代”,但是家道中落,仕途不顺,穷困潦倒。在别人的资助下(你的话就别想了,不会有这种好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了一间小小的简陋的茅屋。一场秋风大雨,就把屋子的盖头掀起了,房子质量堪忧,这跟现在的豆腐渣工程没啥两样。
杜甫好歹是个公务员,但在物价飞涨的灾祸之年,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住房更是奢望。于是他不禁发出这样殷殷的期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白 居 易 】双城记
虽然“白居易”这个名字很屌,但是想要白白地找一个居住的地方一点都不容易好吗。


白居易职务是“校书郎”,就是在中央办公厅负责校对红头文件的工作人员。级别相当于一个小县长,工资不错。刚开始白居易也是租房族,在郊区租了四间茅屋。因离公司较远,又养了一匹马代步,也算是有车族了。他存了十年的钱,也没能在长安买下一套房子。
后来白居易觉得长期租房不是办法,就跑到陕西渭南县,也就是长安城的卫星城,买下一处宅子,平时住在单位,逢假期和休息日就回渭南的家。和现在的深圳白领差不多,在莞惠买房不住,而在深圳租房上班。
【    苏东坡    】
一生买不起京城的房
古代的房价有高有低,也分所谓的“一二三线城市”,京城的房价最甚。北宋时期,首都开封的房是许多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连很多名人都买不起。


比如我们的大文豪苏东坡,他的生活可不像他的诗那样豪迈。终其一生,他也没能在开封买到房子,只是在其他小地方买了几套。
他儿子要在开封结婚,但是没有新房。苏东坡很着急,最后还是借了一个朋友的房子,才算把喜事办了。
【    鲁迅    】
安得广厦一间,全家俱欢颜
1919年,39岁的鲁迅一边忙着给《新青年》写稿,一边却在思量买房子的事。眼看兄弟三人都成了家,在北京却还没有落脚之处,身为长子真是失职。于是,他决定买一套能容下三户人家的大房子。经过考察,他定下了八道湾胡同的一个有三十几间房子的四合院。此房总价约3500大洋,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180万左右。


四年后(1923年),鲁迅和二弟周作人关系闹崩,他便带着一家人从大房里搬了出去。母亲也跟着他一块出来了,但老太太不喜欢租房,坚持让他再买一套。于是,鲁迅在阜成门地段选中了一个小四合院,总共800大洋。但房子很破旧,鲁迅装修整顿了近5个月才勉强能入住。此后,他就一直居住在这里,直至后来离开北京。其母亲和夫人朱安都在此终老。现今这里成了鲁迅博物馆的一部分。
后来鲁迅和许广平去了上海,收入有所下降,从此就只租房不买房了。
【    蔡元培    】
官职大收入高,依然买不起房
当年蔡元培先生月薪大约800大洋,几个月的薪资攒起来,买间四合院不是什么难事。不过收入高,开销也大,蔡先生把大部分的钱都用来购买图书,而且搬一次家就捐一次给北大。加之他又兼任公益组织理事之职,不仅出力,还要出钱,平日还有不少上门求助的学生、朋友、亲眷,因此蔡先生即便坐拥高薪,每月却难有结余。


1928年,蔡先生举家迁往上海。彼时他已年逾花甲,却不得不在租房生涯中颠沛流离。1936年,恰逢先生70大寿,学生们心疼先生,蒋梦麟、胡适、王星拱、罗家伦便牵头,凑钱给蔡先生买房子。抗战突然爆发,房子之事又变得遥遥无期。南京国民政府担心蔡先生的身体,将他送到香港。1940年,先生病逝于香港,身后无房无资产,医药费与棺木钱都是商务印书馆的人代筹的。
【    胡适    】
东奔西走不买房
1917年,胡适刚回国就被北大聘为教授,月薪260圆。上课一个月后又被评为一级教授,薪水又涨。彼时他写信给母亲:“本月加至280圆,此为教授最高级之薪俸…即仅有此数亦尽够养吾兄弟全家。及此吾家分而再合,更成一家,岂非大好事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但胡适始终没买过房。他总能找到比买房更重要的事——购书画,置文物,资助学生,资助社会调查……虽然不买房,但胡适对居住环境颇有要求:既要宽敞,又要明亮,还要配备专门的客房来招待朋友。在北京他搬了5次家,一次比一次豪华。1958年,胡适去了台湾,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每月收入2000多,但因为资助学子,他依旧没什么结余。后来,他想帮夫人租一所小房子,连押金都难以支付。
【    郁达夫    】
一间茅庐,几多风雨
郁达夫实非富贵,而妻子王映霞出身名门,出手阔绰,俩人经常因为经济问题而争执。在一次大吵之后,郁达夫离开北京到杭州散心,随即决定变卖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来杭州置地。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自民国起就有所区别。比起北京、上海的房价,杭州的房子要便宜得多。但是,郁达夫东拼西凑,再加预支的稿酬,竟也花了5000大洋才建成“风雨茅庐”。此宅占地1.8亩,有前庭,有后院,异常豪华。



鲁迅对郁达夫的这番行为颇不以为然,特地作诗《阻郁达夫移家杭州》,劝诫郁达夫要成为真战士。虽然斥巨资建豪宅,郁达夫却很快迁往福州任职,并没在“风雨茅庐”住上几天。抗战爆发后,王映霞与他离婚,“风雨茅庐”也毁于战火。
· 这些诗人都是手持“铁饭碗”的公务员,名气也不亚于现在某某知名媒体人主编,收入也不低于如今大都市的白领。但,依然买不起房子。看来房子问题一直是中国人的千古难题啊!
▍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止是叙永人,原来这些名人也是房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