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胖纸 于 2018-11-26 17:44 编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18年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对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脱贫模范”“帮扶模范”实行“正面激励”,县文明委牵头组织开展叙永县第六届道德模范暨2018年“脱贫模范”“帮扶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活动期间,各单位精心组织,社会各界热烈关注,组委会共收集到来自48个单位推荐的77名候选人。
经过组委会办公室初选,40名候选人进入投票环节,综合网络投票、纸质投票、评委组投票(文明委成员单位)三项投票和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县文明委拟授予陈长清等10位同志“十佳脱贫模范”称号,先冰梅等10位同志“十佳帮扶模范”称号。
现予以公示,时间为2018年11月26日—11月30日。若有异议,可向县文明办反映,联系电话:6233153。 拟定 “十佳脱贫模范” 事迹简介 (排名不分先后) 陈长清,男,汉族,46岁 大石镇双全村8社村民。 ▼ 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陈长清立志靠勤劳双手摘掉贫困帽子。陈长清夫妻俩商量决定办个养猪场,一边筹措资金,一边向别的养猪场畜牧师学习养猪技术和医疗技术,在摸爬滚打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已熟练掌握了养猪及猪场管理的成套技术,在政府的帮助下他持续扩大了养猪场规模,现已有占地10多亩的生猪养殖场,养殖生猪100头,其中母猪15头,上市肉猪30头,猪仔55头,成为了大石镇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生猪养殖为他们带来了收入的同时还促进他们成立了双八合作社,更多的贫困户加入了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程强,男,汉族,35岁。 摩尼镇田义村8社村民。 ▼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医疗、教育等扶贫政策,解决了一家生活中的后顾之忧。程强感恩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发誓不仅要脱贫,还要勤劳致富,以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政府的恩情。从2017年起,程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场地优势,在养殖业上下功夫,现在,已经养猪200余头,养鸡3000余只,产值估计达到60余万元。此外,程强还在种植业方面布局,已栽种猕猴桃近2亩。在自己脱贫后,程强将自己的致富门路毫不保留地教给乡亲们,他发动村民积极养鸡、养猪,并义务提供技术支持,待鸡、猪长成后,以较高价格进行收购。程强还热心帮助其他贫困户,在乡亲梅××生命垂危之际伸出援助之手,在群众中播种温暖、和谐、互助的火种。他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脱贫攻坚中升华精神的价值。
杨安琴,女,汉族,38岁。 合乐苗族乡方元村4社村民。 ▼ 现年38岁的杨安琴,身高1.3米,先天性残疾,从小就患有佝偻病,压迫躯体各类神经系统,导致双手无力,并伴有十分严重眼疾;丈夫也只有1.5米,两个弱小的身体,却是敢于向贫困挑战的坚强斗士。养猪种地,她起早贪黑一直奔波于田土间;公益岗位上,她负责的路段干净整洁。2017年,杨安琴种植折耳根1亩,通过自己管理和采收后,卖了1万多元,尝到甜头后,2018年,她开始扩大种植规模。“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真的好!脱贫后,帮扶干部仍然关心帮助我们家。种植折耳根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我要争取早日过上小康生活”杨安琴如是说。
陈兴高,男,汉族,54岁。 营山镇仙洞村1社村民。 ▼ 他是一名重病缠身、腿部残疾的农民,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在党的致富政策的鼓舞下,陈兴高带头在自家搞起了生猪养殖,为了很好的掌握新型养殖技术,他积极参加政府举办的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并专门购买有关生猪养殖的书籍进行自学。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养殖生猪20头。生猪养殖让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后,他又在当地搞起了水产养殖。为了让新开挖的鱼塘今年获得高产,清塘消毒、施足基肥、投放鱼种、施肥投饵、防治鱼病……陈兴高一个步骤都没落下。他的一番苦心,给了他丰厚的回报。现在,陈兴高已经是当地闻名的养殖能手,每当提起陈兴高这个人时,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口称赞。
肖利云,男,汉族,44岁。 水尾镇月明村1社村民。 ▼ 精准扶贫开始后,肖利云用努力打零工赚的钱作为起动资金,喂养了8口鱼塘22亩的鱼,第一年就实现收入3万多元,生活开始好了起来。第二年,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学习鱼苗的养殖技术,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2016年试养了2亩鱼塘的鱼苗,获得了成功,实现收入4万多元。他在自己得到收获的同时,他还免费向村民教授养鱼技术,带动15户村民从事养鱼产业。2017年,肖利云进一步加大投入,实现养鱼年收入5万余元,带动20户村民养鱼。脱贫致富的肖利云说:“我并不觉得当贫困户是多么光荣的事情,现在政策这么好,总不能坐享其成等着别人给吧,只有自己劳动得来的才踏实。”他现在正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许评,男,汉族,34岁。 赤水镇斜口村7社村民。 ▼ 2014年,通过种植5亩玉米,养殖8头猪,农闲时候打零工,许评顺利实现脱贫。2015年,在继续保持种养殖业规模的情况下,他发展起土鸡养殖,巩固了家庭收入。2016年,许评申请扶贫小额信贷2万元和产业扶持基金3000元购买8亩共计400多株凤凰李幼苗,开始了产业转型之路。2017年,他又发展了7亩多的凤凰李。2018年,在扶贫创业孵化中心,依托“3.15”的全县诚信经营商家活动,他第一次在县级平台上展示赤水河的优质水果,从此水果生意越做越好。水果生意做起来后,通过电商平台,他做起了快递,仅2018年1月-6月,销售的赤水河甜橙、樱桃、桃子、李子、农副产品,销售额就达到40万元。许评从一个迷茫,不知道怎么过上好生活的贫困户到成为当地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的脱贫致富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各级阶段,党的各级帮扶力量的所取得的帮扶成效,也可以看到贫困户不等不靠,自力自强,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
刘汉强,男,苗族,47岁。 黄坭镇高坎村4社村民。 ▼ 2014年因学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让三个孩子完成学业,顺利脱贫,刘汉强种植10余亩芋头,7亩莲藕、2亩辣椒等经济作物,经过不懈的努力,年产值达3万余元,顺利脱贫。面对三个孩子,他言传身教,他常说:“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我们就是吃了没文化的苦,不能再让你们再像我一样。只要你学习好,砸锅卖铁也要送你读书。”针对他们家上学难的问题,精准扶贫给予了教育补助基金,帮助他们申请学校的各项奖助学金、生源地贷款等多种形式解决上学难的问题。2015年,大女儿被成都大学录取,二女儿被211工程院校四川农业大学录取;2018年,他的小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南医科大学录取。这三份沉甸甸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浸透了他和妻子千百个日夜的汗水,他教育三个孩子“达则兼济天下,穷着独善其身,要懂得感恩,要回报社会”。
刘乐平,男,汉族,46岁。 叙永县天池镇高木村三社村民。 ▼ 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之前家里仅靠种田、养猪和刘乐平在附近打零工的微博收入。成为精准扶贫对象以后,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刘乐平确立一条科学致富的道路。刘乐平承包10亩竹林发展种植业,自建鱼塘养鱼发展养殖业。在帮扶责任人的关心支持下,他们种植的竹林为他们带来了收入,加上鱼塘的收入,顺利脱贫。脱贫后的刘乐平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积极参加村委活动,还被选为食药品安全员,参与配合村里的各项工作。刘乐平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下一步他还打算把剩余的土地全部利用起来,再种植几亩板栗,尝试种植药植、蔬果等,进一步提高家庭收入,早日奔康。
杨正云,男,汉族,60岁。 兴隆镇黄桷坪村6社村民。 ▼ 杨正云,双下肢全瘫在床,躺在床上的杨正云看着妻子整天忙里忙外,还要照顾自己,心理很不是滋味,经过一番思索后,他开始琢磨着做点儿啥?杨正云想起自己还会操持一门手艺活——编织农具。他让妻子把竹子给他砍回家,把他需要的手锯、钢刀、钳子、锥子安置在他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然后削竹篾、编织农具都是他一手完成。妻子段秀芬说:“前两个月的农具又买了300多元,可以贴补家用了,虽然收入不多,但他还能凭双手挣钱,就已经让他很开心了。”精准扶贫开始后,杨正云家享受了第一批低保。杨正云说:“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家不仅有了低保,还有了重度残疾人补贴和护理费,虽然有了国家政策支持,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伸手要,自己还要更加努力才行。”杨正云躺在床上仍然每天坚持用双手编织农具补贴家用。夫妻俩不离不弃和杨正云身残志坚的感人事迹让乡里乡亲人人称赞。
魏再平,男,51岁,汉族。 马岭镇盘田村六社村民。 ▼ 2013年魏再平不幸患上了双股骨头坏死且落下残疾,父亲年事已高,妻子患有长期慢性病,一双儿女正在上学,家庭负担较重,2014年,魏再平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魏再平进行了免费手术。康复后,魏再平怀揣感恩之心,为了早日脱贫致富,夫妻俩更加起早摸黑地辛勤劳作。他除了种植自家土地外,还承包其他村民的土地,种植玉米、水稻二十余亩。同时,他还养了十几头猪。2016年,魏再平家顺利实现脱贫。现在,魏再平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实现脱贫,还成为盘天村的致富能人。
拟定“十佳帮扶模范”事迹简介 (排名不分先后) 邱雨,男,汉族,30岁。 中共党员,四川省叙永一中教师。 大石镇双全村第一书记。 ▼ 驻村工作以来,邱雨深入村社开展调研,脚踏实地进行帮扶。通过不懈努力,邱雨同志带领双全村争取资金20余万元扩建了双全村的活动室;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硬化公路8.7公里,方便1000余人生产生活出行;建设蓄水池8口,新安装管道2公里,解决近400人的饮水难题;引进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增加就业岗位100多个;建成集体鱼塘25亩,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12万余元;协调叙永一中开展帮扶,帮助双全村金榜小学安装液晶电视7台,还对双全村就读叙永一中的学生进行减免学费;帮助金榜小学改善教学环境,新增图书600余册;联系社会爱心团体资助5名贫困户孩子上学。通过不懈努力,2017年,邱雨同志终于带领双全村达到“一低五有”标准,累计减贫417人,贪困发生率降至0.13%,顺利通过县、市、省验收。
先冰梅,女,汉族,34岁。 县政协社情民意调研中心副主任。 县政协驻叙永镇红岩村第一书记。 ▼ 2017年6月,先冰梅听从组织召唤,到叙永镇红岩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来,她深入基层,从零起步,完成了从扶贫菜鸟到扶贫能手、从机关女干部到群众贴心人的华丽蝶变。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先冰梅累计帮助红岩村争取扶贫项目7个、到位资金265万元;成功易地扶贫搬迁13户,危改21户;帮助全村7个社400户用上天然气、500多户用上沼气;完成双挂钩工程3个点42户20余亩征地与推进工作,建成 2000亩茶叶机修、机采示范片建设,带动全村1012户发展茶产业,户均收入35000元。先冰梅正以水滴石穿的毅力,让红岩村逐渐远离穷病的折磨。
周智锋,男,汉族,32岁。 中共叙永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 查核股股长、办公室副主任。 方元村第一书记。 ▼ 自从驻村帮扶以来,全面完成了600平米的方元村党群文化卫生服务中心“三室”项目和400平米的文化广场,实施道路建设项目11.35公里;协调落实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争取一批爱心人士和“四川省日行一善”协会倾力帮扶。产业扶贫上,周智锋同志带领方元村依托自然地理条件优势和传统种、养殖经验,实施折耳根连片产业项目,达到300亩;实施党员“三带工程”养殖项目,实现乌骨鸡年出栏5000只;实施福泰生猪养殖项目,实现生猪年出栏1200头。截止2018年10月,周智锋同志带领方元村共争取项目16个,资金664.8万元,全覆盖利益链接贫困户134户476人,户均增收600元以上,他正以坚如磐石的意志和踏石留印的实际行动带领老乡们脱贫奔康。
李柏桦,男,汉族,中共党员,29岁。 叙永县农业局科教站副站长。 赤水镇斜口村第一书记。 ▼ 到任后,李柏桦通过深入走访,摸清贫困户意愿,全面掌握贫困户需求;因地制宜,因人定策,确立“菜单式”帮扶工作思路。李柏桦同志带动社员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平坝为蔬菜种植基地,整合集体土地、集体荒地、滩地、河流其他村属资金进行经营管理,通过股权投资、提供服务和材料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李柏桦干在实处,以群众的期盼为目标,通过产业发展和争取各种政策扶持,得到群众的认可,用自己的行为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蒲忠智,男,汉族,38岁。 叙永县财政局农业股股长。 ▼ 作为全县扶贫资金管理工作的具体业务负责人,蒲忠智通过深入调研,对资金拨付程序进行优化,把资金预拨到项目实施主体,重新修改完善资金拨付管理制度,提高项目实施主体资金监管主动性,加快了全县扶贫资金的拨付进度,2017年,全县扶贫资金拨付进度为97.5%,圆满完成省对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工作任务。2018年,县财政局帮扶黄坭镇安定村后,蒲忠智同志在局领导的带领下,研究为安定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找出路,最后决定引进叙永县春光九叶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九叶青花椒种植。在县财政整合资金100万元用于该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上,蒲忠智又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50万元用于建立花椒加工厂。现在,安定村100余亩九叶青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已建设完成,花椒加工厂已完成厂房建设、设备购置,正在进行安装调试。花椒加工厂投入使用后,预计安定村每年可以实现村集体收入15万元以上,全村贫困户通过集体经济发展可增加人均收入500元以上。
游刚,男,43岁。 水潦彝族乡大坝村驻村工作队员。 ▼ 到任后,游刚同志便迅速投入工作角色,开展调查,摸清家底,找准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在实地走访中,游刚同志发现大坝村群众饮水困难和出行道路较差,通过努力,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530万元,建成了村组道路11公里,打通了村主要通道,建成了人畜饮水蓄水池5口,安装饮水管道15公里,解决了大坝村人畜饮水和出行难的问题。产业扶贫上,游刚同志积极建言献策,带领大坝村发展甜柿产业,协调农业专家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户更好更快地实现脱贫致富。
范浩东,男,31岁,汉族。 叙永县白腊乡脱贫办副主任。 ▼ 为确保贫困户数据精准,范浩东同志深入农户,收集村民最真实信息数据,组织全乡完善扶贫系统和软件资料,为扶贫工作提供坚实基础。为保证帮扶措施精准,范浩东同志协调全体帮扶责任人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计划,做到“五个一批”精准发力。帮扶政策制定上,范浩东同志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推动就业、产业、低保兜底三大工程,扎实推进住房保障,完成地灾搬迁、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实施安全饮水,确保农户“一超六有”达标。帮扶中,他密切联系群众,积极解决贫困群众民生诉求,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白腊苗族乡完成了3个贫困村退出,678户农户脱贫;2个预脱贫村和231户预脱贫户也将于2018年退出。在脱贫攻坚路上,范浩东同志已经成为一名扶贫斗士,他始终坚信,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更好解决民众之所需,民众之所求。
曾宇,男,汉族,中共党员,33岁。 观兴镇山关村第一书记。 ▼ 作为第一书记,他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重担,沉下身子深入实地走访,摸清情况,为脱贫谋出路。在维持考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曾宇同志带领山关村以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建立科技扶贫产业发展品种选育试种基地,引入葛根、紫薯、“小白辣”、“小米辣”、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多次联系川农大的专业人士到山关村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为山关村增加收入。同时曾宇同志还带领山关村与泸州东牛场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养殖协议,鼓励贫困户发展养牛产业,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在脱贫这条路上,曾宇切实为人民服务,一直前行。
易国波,男,汉族,中共党员,30岁。 麻城镇柏香村第一书记。 ▼ 由于柏香村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公路是田埂路,学生上学比较困难、农产品输出引进困难,群众收入较低,易国波到任后,通过走社窜户,摸底排查,了解民情民意后,通过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帮助柏香村新建、硬化公路共计10.2公里,解决了交通问题。他还引进公司,引导群众种植优质水稻、马铃薯、高山蔬菜等帮助群众增收;联系林业部门对油茶种植及核桃产业发展进行技术指导;完成柏香小学校舍新建;联系爱心组织LEI对柏香小学师生进行物资捐赠;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大学生申请生活补助等等。现在柏香村的村收入越来越高,村里满意度和幸福感也越来越高,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易国波同志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带领柏香村干部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袁政均,男,汉族,42岁,中共党员。叙永县社保局派驻正东镇普市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原两河镇关坝村第一书记。
▼
在关坝村驻村期间,袁政均同志从强化党员干部教育着手,开展全覆盖“走基层”活动,解决群众问题120个;产业发展上,成立村生态养殖协会,采取“支部+协会”的形式,带动贫困户养牛50头、养羊400只、养鸡1000只,带动增收600元/户;基础建设上,通过积极汇报、向上发力,为关坝村争取320万元实施9个项目大幅提升整村基础建设,新改建公路4.8公里、10口水池、290㎡活动室、600㎡小学。在普市村驻村期间,采取“村资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50亩红头菇,实现年收益15万元,户均增收1200元/户。服务群众上,袁政均同志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与贫困户同吃同劳作,为贫困户理发、种收庄稼、挖红薯、宰猪草,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群众对这个“暖心”干部满意连连。
叙永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2018年11月26日
|